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象征。春节的礼仪习俗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以下是春节礼仪习俗的详细介绍:
春节的简介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年节”,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春节的礼仪
春节的礼仪体现在拜访、餐桌、电话等方面,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环节。
拜访礼仪
提前预约:去别人家做客前要提前打电话沟通,确认主人是否方便。
轻敲门:到主人家时,要轻轻敲门,达到可以听到的音量即可。
带礼物:做客时,记得要准备礼物,不论大小贵贱,都是份心意。
要问好:到了亲戚家后,一定要微笑着和各位亲朋好友打招呼。
说吉祥话:别忘记说吉祥话,如“过年好”、“身体健康”、“开心快乐”等。
尊重主人:主人说请坐后再坐下;如果房间里有长辈,要先等长辈落座后,再坐下。
不乱走:在别人家不要左看右看,东张西望;未经允许,不要随意走动,进出别人的卧室等私人领域。
不乱动: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乱动东西;也不要开电视机,调遥控器;经主人同意,使用过的东西尽量物归原处。
坐姿要端正:站立时,不要一脚直立一脚伸出;坐下时,不要躺或者瘫在沙发(椅子)上。
要感谢:受到招待后,一定要微笑着说“谢谢”;如果主人家送红包给你,说“谢谢”的同时,也别忘记再说两句吉祥话;接过之后,不要当面把红包拆开,要收好。
礼貌告别:离开的时候,要语气温和地告别,并请主人留步,不要远送。
餐桌礼仪
餐前准备:饭前,做些准备碗筷之类的简单工作;但记得,一定要洗干净手。
不挑菜:不要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或者摆在自己面前。
长幼有序:用餐时都要按照长者先、幼者后的顺序入座;等长辈先动筷,其他人再动筷。
礼貌离席:用完餐后,将残渣收拾到垃圾箱,并将椅子摆正礼貌地对桌上的人说:“我吃完了,请大家慢用。”
要感谢:每一次别人给自己夹菜的时候,要说“谢谢”。
不浪费:吃多少夹多少,尽量不浪费粮食;但如果实在吃不了,也不要勉强。
安静吃饭: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做别的事情;比如玩玩具、玩手机、四处跑动等,会不利于消化,对别人也不礼貌。
要轻声:用餐时,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声音;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含着饭讲话。
懂感恩:无论饭菜是否合口味都不要抱怨,要懂得感谢别人的付出。
电话礼仪
礼貌询问:接电话的时候要说“你好”、“请问您是”、“请稍等一下”这样的礼貌用语。
轻声说话: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要有回应: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不要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扔到一边。
注意时间: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不要选择太早或太晚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休息。
主动报上名字: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春联和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爆竹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民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拜年
“拜年”泛指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拜访,而早年间过春节的拜年之礼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头施礼,而“贺年”则是平辈之间相互道新年之禧。
祭财神
接财神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鞭打春牛
打的是泥牛。“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鞭牛过后,小牛童还将泥牛肚子里的五谷杂粮分发给现场居民,寓意丰收、和谐。
除夕守岁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守岁也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除夕守岁自古传承着祭祀神祖、压岁钱、团年饭、包饺子、踩岁、放鞭炮、围炉聊天、游乐、猜谜语、打牌、玩升官图等众多习俗。
饮食习俗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糖瓜是古老的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过去讲二十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
社火和开门炮
“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开门炮是中国传统年俗。农历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春节的礼仪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象征。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礼仪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