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保险培训 > 新人培训

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新中国养老制度70年变革新时代的养老实验18页.pptx

  • 更新时间:2023-04-13
  • 资料大小:44.0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QQ截图20230413101652.jpg

养老变迁史第七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老龄化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轻度老龄化中度老龄化重度老龄化2025年-2030年,中国有1/4的人口是老年人2035年-2040年,中国有1/3的人口是老年热2040年-2050年,中国有40%以上的人口是老年人20%30%0%古代人养老是伪命题?!

01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02新中国养老制度70年变革03新时代的养老实验古代人养老是伪命题?!古代人养老是伪命题?!古代人“平均”寿命低的原因战争疾病夭折在一个环境较好,不遭受冰火之灾、衣食充足的古代村庄,人们基本上可以活到50-80岁,甚至有一些人能活到80岁以上!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宗族养老家庭养老慈善养老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国家养老《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大概意思是,人到了60岁,就算老年人,可以指使人干活;70岁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弱,应该交代家事,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80岁、90岁,已算髦耋老人……

传统社会对老人的定义: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侍丁制存留养亲是中华法系中一项比较特别的缓刑制度形成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之后唐宋明清,历代相沿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追溯到周代《礼记》“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唐朝:“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百岁三人。”明清:“军、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泛差役。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宗族养老范氏义庄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后在其原籍苏州吴县捐助田地1000多亩设立的。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后世范氏子孙也对义庄屡有捐助。

一直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依然有田5300亩,且运作良好,共持续了八百多年。范氏义庄是中国慈善史上的典范,它是最早的家族义庄,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性民间慈善组织。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慈善养老南宋时期出现了民间慈善人士创办的公益性孤老院“普济堂”最早在京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由和尚寂容和居士王廷献、高以暄等人募资创建,用来收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流民,后来专门收容贫病无依者的民办慈善机构,取“普度众生,济世救民”故名“普济堂”。后来朝廷意识到这件事是一大善政,于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在颁旨嘉奖“普济堂”的同时,还指示各地要“照京师例,推而行之”,全国上下推广建设普济堂。

普济堂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更为发达宋朝让“养老院”这种养老方式真正流行起来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国家养老用制度强化养老意识汉朝赐物养老制度:朝廷会赐予鳏寡孤独穷困及80岁以上的老人布帛肉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安享晚年。“王杖”制度:赐予70岁以上的老人以“王杖”,王杖主人的家人不但可以免除部分赋役,手持王杖的鳏寡老人还可种田免租、市卖免税,也可在市中开店卖酒。魏晋南北朝时期,开设官方养老院魏晋南北朝时期,开设的“孤独园”,收养孤儿和贫困孤寡老人,标志着社会养老的开端。

唐朝武则天在京师设立“悲田院”收容乞丐、孤老。北宋政府创办了广惠合、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等养老机构,以收养和救治老人,并将入院老人的年龄放宽至50岁元明清在继续沿用宋时养老制度的同时,还制定了相关法律保障养老政策的有效实施新中国养老事业改革发展巡礼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艰难起步,救济型福利应运而生高度重视城乡孤寡老人的赡养问题,于1950年开始探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经过一系列整顿和调整,内务部接管改造了大批救济性福利机构,专门收养残疾人和“三无”老年人,并更名为社会福利院或养老院。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传统社会的养老模式新中国养老制度70年变革新时代的养老实验18页.pptx"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