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35岁是个“荣枯分水岭”,大多数招聘岗位将入职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这一规定加剧了当代人的“中年危机”。但似乎对于保险行业,却并非如此(本文所提名字均为化名):这些世人眼里的“学霸”、“精英”、“赢家”在21世纪的第2个十年里,不约而同递出辞职信,决定去“卖保险”。**也曾遇到过这样尴尬的局面,2017年8月,她在孩子出生后开始接触保险,但迟迟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保险代理人。于是决定自己试试,白天照顾孩子,晚上研磨保险条款,她习惯在书里寻找答案,解决未知。2018年10月,她正式加入保险行业,成为保险经纪人。刚知道女儿的决定时,**的爸妈非常不理解,母亲甚至崩溃大哭,本就内敛的父亲也传达出愤怒,拒绝和女儿说话。因为他们很疑惑,女儿的选择,明明可以更多、更“体面”。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留学期间,一次性磕下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证,成为一名专业会计师。
两年后回国,她转型成为英语培训讲师,工作一年左右,薪资每小时翻了三倍——在她离开时,她的薪资待遇已在业界领先。**的选择早已露出端倪,无论是只身前往美国还是异业转型,她从没有停止过“挑战”。这是职场精英们的天然共性,他们热衷于挑战舒适圈,有趣远比稳定更具吸引力。在以往的工作中,她常常能够听到“你工作很好”的评价,但这并不是她所期待的样子。她说,“工作稳定、特别的稳定,但一眼望得到头……我知道了未来的样子。”但保险行业不一样,一方面她看到了保险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她非常喜欢。但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观点与多数人一致,认为卖保险没有任何门槛,需要到处求人,是走投无路之后的选择。
这份误解,残留着历史痕迹。 02 立志通过努力改变行业偏见的保险精英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保险市场风头初起,“人口红利”让这一战场充满无限可能。九十年代,保险代理人机制在中国内地着陆,加之下岗潮冲击,人们开始接受新的生存选项。这是市场风口亦是人力缺口,保险公司以人海战术抢占市场。拓荒年代,这一“策略”的成效很快凸显,市场被撬动一角,新资本逐渐涌入。2007年,保险业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尾端,**认识了保险。在西南财经大学读精算学期间,**接触到保险学科,老师口中的保险理赔案例让她热血沸腾。怀抱成为“专业保险咨询顾问”的理想,大三期间,她先后在北京、香港的保险公司实习,但被现实“劝退”。“我一直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人,但我并不适合去做唤醒需求的人。”**道出原因。彼时的保险行业,人们西装革履地强推产品,同一副表情,同一套话术。行业外的人还未意识到“防范风险”的重要性。
便开始对这种轰炸式的营销避之不及。对现状莫可奈何,**选择暂且搁置梦想,出国深造。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最高学位从金融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全球顶级精算咨询公司Milliman成为一名精算师。**坦言,“很稳定,但看得到头”,她不允许自己的人生就此止步。2018年,**自孩子降生后开始思考新的职业方向,读书时的梦想依然还在。隔年,她加入保险行业,成为了一名保险代理人。“上学时我们就说‘未来10年是中国保险业的黄金十年’,但那时说这话的底气是不足的。现在可以说了,现在是真的到了,还好我没有等太久。”**有些激动地说起梦想,“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改变大家对保险行业的偏见。”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